香港正轉型,青年未準備就緒?
林緻茵博士 公共政策顧問
摘要:對於青年而言,影響他們轉型的因素包括產業轉型的速度、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外來勞動力的競爭,以及個人轉型的成本。不同產業的轉型步伐不一,舉例來說,過去電腦專業的需求曾經高漲,但隨著市場飽和,競爭變得激烈。青年需要具備預見市場變化的能力,否則在完成學業後可能會面臨就業困難。
林緻茵在「華夏大講堂」開講
香港正處於轉型期,但青年對此似乎尚未有所準備。政府官員和社會賢達不斷強調轉型的重要性,然而,對於如何轉型、轉型的方向,以及個人應如何適應,年輕人卻沒有清晰的答案。
香港的轉型可分為三個主要方向:產業轉型、科技轉型和與區域及國際市場的關係轉型。產業轉型涉及所謂的「八大中心」,其中一些新興產業如創科中心尚需政府扶持。科技轉型則是利用科技提升傳統產業的效率,並創造新的市場需求,但同時也帶來了關於就業的擔憂。最後,隨著與大灣區及國際市場的聯繫加深,香港的經濟環境正在發生變化。
根據去年年底青協的調查結果,雖然85%的受訪青年認為經濟需要變革,但卻有80%受訪者未考慮轉型。其中許多人表示不知道轉型的方向,或對其他行業缺乏興趣及相關知識,還有部分人認為轉型成本過高或資訊不足。這反映出青年對於經濟轉型的關注不足,且缺乏必要的準備。
未來五年香港缺十八萬人力
最新的人力資源推算顯示,香港在未來五年將面臨18萬人力資源缺口。這一數字的預測是基於經濟持續增長的假設,但年輕人是否能夠理解這一市場需求並相應地裝備自己,仍然是一個問題。
對於青年而言,影響他們轉型的因素包括產業轉型的速度、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外來勞動力的競爭,以及個人轉型的成本。不同產業的轉型步伐不一,舉例來說,過去電腦專業的需求曾經高漲,但隨著市場飽和,競爭變得激烈。青年需要具備預見市場變化的能力,否則在完成學業後可能會面臨就業困難。
此外,人工智能的興起也將徹底改變就業市場。根據高盛的報告,香港可能成為全球受AI影響最大的地區之一,許多職位可能會被取代。青年必須了解哪些崗位最容易受到威脅,並及早做出調整。
人才政策或加劇港青競爭壓力
外來勞動力的引入,雖然可能解決部分人力資源短缺問題,但同時也可能讓本地青年面臨更大的競爭。政府推出的各種吸引外來人才的政策,可能會使部分職位不再留給本地青年,這樣的競爭壓力讓他們更加焦慮。
要成功轉型,青年對香港經濟和產業發展的信心至關重要。每位青年面對轉型的成本不同,年輕人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資源來幫助他們適應變化。政府的提醒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提供實質的幫助與指導,讓青年能夠在轉型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總結來說,青年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幫助他們順利轉型,這不僅是個人成功的關鍵,也是整個社會轉型的基石。如果青年感到在香港發展無望,人才流失的問題將會愈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