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STREAMLINE
曾鈺成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會長
摘要:我們開始時重點突出STEM,重視數理教育;然後加上一個A,再加一個R。自然有人會問,還有其他重要內容要加上去嗎?例如要不要加上國民教育?我想,「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去到STREAM,不妨再加上其他字母。反正STREAM這個字沒有很大意義,不如加上LINE,變成STREAMLINE。
曾鈺成在「華夏大講堂」開講
香港教育界對於STEM教育非常熟悉,有很多在學校推行STEM教育的經驗。STEM 還是 STEAM?STEM的四個字母:S是Science(科學),T是Technology(香港譯作科技,我們國家譯作技術),E是Engineering(工程),M是Mathematics(數學)。四個字母拼成的STEM,並不只代表四個獨立的科目;它代表教育重點的轉移,是一項戰略性的變革。
STEM最早來自美國,由美國的科學界提出。上世紀中,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令美國震驚,決心在科技上急起直追。其後數十年,美國十分重視科技發展。到1990年代,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調查發現,美國在科技發展上面臨嚴重的人才危機,如果國家不加大力度培養,在未來20至30年,全國要欠缺數以十萬計的科技人才,在國際競爭中勢必落後。他們特別注意到,在國際評核中,美國中學生數理科的成績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學生。他們很擔心,指出美國必須加強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方面的教育。
STEM起源自SMET
NSF最初提出的不是STEM,是SMET。SMET在邏輯上比STEM合理,因為S和M,即科學和數學,是基礎;E和T,即工程和技術,是應用;先有基礎才有應用。但SMET不是一個有意思的字;於是後來有聰明人調換了字母的次序,拼出STEM。一顆大樹的樹幹就叫做STEM;科學、數學、技術、工程,要成為教育的主幹。
提出STEM教育的目的非常鮮明,就是要把重點轉移到數理教育。但到了本世紀初,開始有人覺得STEM並不足夠。美國有一間很有名的設計學院,叫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簡稱RISD),2010年提出,STEM要加上一個A,代表Art,藝術,指的是創作藝術,例如繪畫、音樂、戲劇、電影、雕塑等等。
藝術如何跟STEM拉上關係呢?RISD和其他支持加上這個A的人都認為,藝術教育對培養優質科技人才很重要。第一,藝術教育就是培養創作能力,這是科技人才必須具備的。第二,藝術家要懂得怎樣和大眾溝通:藝術創作表達藝術家的思想和感情,但一件藝術品要有價值,必須讓人們懂得欣賞,理解藝術品傳遞的訊息;溝通能力對科技人才同樣重要。第三,藝術追求美,科學同樣要追求美;據說愛因斯坦如果不喜歡某套理論,他會嚴厲地批評說;「這真醜!(It's so ugly!)」;醜的理論不會是好理論。
STEAM教育逐漸從美國傳到歐洲,很多國家都採用為更好地培養科技人才的方法。由STEM到STEAM,不是簡單地在學校裏多開一門課,而是有針對性地補充了STEM對培養科技人才的不足。
香港2016年推STEM
內地大概在十年前開始把STEM或STEAM教育引入國民教育體系。差不多在同一時間,STEM也在香港落地。2015年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仍未提到STEM,但已經提出教育要重視科學、科技和數學。2016年《施政報告》正式提及STEM;2017年政府換屆後,新任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用了較大的篇幅談STEM。但很不幸,2019年發生了修例風波;其後三年特區政府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加強國民教育,STEM便暫時放輕了。
直至現屆政府上場,行政長官2022年的《施政報告》就提到STEAM教育,然後2023和2024年都繼續重視STEAM,並且提出若干新措施。現在,STEAM教育已成為由教育局推動、全港學校奉行的教育理念。
有些學校在STEAM之外還加了R,有說是代表Recreation,文娛康樂;教育在培養人才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文娛康樂活動,也有道理。但多數學校加上的R,是代表Reading and Writing,強調讀和寫的能力,對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我們開始時重點突出STEM,重視數理教育;然後加上一個A,再加一個R。自然有人會問,還有其他重要內容要加上去嗎?例如要不要加上國民教育?我想,「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去到STREAM,不妨再加上其他字母。反正STREAM這個字沒有很大意義,不如加上LINE,變成STREAMLINE。STREAMLINE的元素與涵義
L, I. N, E 這幾個新增的字母,確實可以代表幾個重要的元素。首先說最末的E:E是Ethics,德育。這不是很重要嗎?不但重要,而且是培養科技人才不可或缺的。我們發展高科技的時候,道德問題愈來愈重要。例如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對人類的未來會帶來深遠的影響,當中涉及複雜而重要的道德問題。所以Ethics,道德教育,應成為STEM的重要補充。
N代表Nationality,就是我們說的國民教育,在香港特別重要。如果我們香港的年輕人不認識國家,不知道國家的現狀,不知道國家科技發展的情況,一定不可能成為優秀的科技人才,所以這個Nationality,國民身份教育,也很重要。
I是什麼呢?是Innovation。Innovation不等於Creativity;Innovation是指在原有的體系,引入新的元素,就是改革創新。現在大家都談論改革,中央也叫我們銳意改革。我們推行了十年的STEM教育,正需要改革創新。所以Innovation在我們的STEM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元素。
最後一個L是什麼呢?是Leisure,閒暇。學生只有在Leisure的時候,才可能真正是自主學習,不是由學校、老師、家長去決定他讀什麼書,做什麼功課、參加什麼補習班,或者學什麼樂器、做什麼運動等等。閒暇才是學生自己的時間、自由發揮的空間。不是說年輕人要有夢想嗎?沒空發夢,何來夢想?
這就拼成STREAMLINE。STREAMLINE這字很有意思:它表示系統的優化。一個系統的發展,通常從簡單到複雜,漸漸便變得很累贅,在內部造成了許多障礙,妨礙了系統的順利運作。所以,不時要通過精簡架構、改善工作模式、理順工作流程等辦法,使系統優化,這就叫做STREAMLINE。
我們的教育也是這樣。雖然我們每增一個新的元素,由A藝術,到R語文能力,再到我提出的德育、國民教育、創新能力教育和閒暇教育,都可以緊扣我們原來STEM的初心,都是為了培養優秀的科技人才;但是,我們有個舊習慣,就是一科一科各自為政,我們各自成為某一科的專家,就去鑽研那一科。要把各個元素統合起來,我們就要對整個教育體系,建立一個新的概念,就要Streamline。
我們要思考我們整個教育體系,要思考STREAMLINE裏的每一個元素,把它們統合起來,構建真正能夠培養優秀人才的教育體系。我們要把教育STREAMLINE,為學生提供STREAMLINE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