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2024-11-12

2024年11月2日,由香港華夏教育機構、班主任工作研究會聯合主辦,香島中學、香港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同協辦,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有限公司(簡稱「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冠名贊助的「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優秀教師表彰計劃——2023/24學年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學獎」頒獎典禮於香島中學禮堂圓滿舉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顏為之博士,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大紫荊勳賢、副會長招祥麒博士、秘書長詹華軍,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副主席陳耀輝、董事馮志立、陳思慧、陳暉發,以及香港華夏教育機構屬下14所中小學校的校長、教師及學生代表等合共約300人出席本次頒獎典禮,對來自14間傳統愛國學校共32名優秀班主任及30名優秀教師進行嘉許及見證。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希望通過贊助優秀教師表彰計劃踐行回饋教育的初心,傳承和弘揚著名愛國僑領、集友銀行創辦人陳嘉庚先生愛國愛鄉、自強不息、且誠且毅、傾資興學的貢獻精神。

主禮嘉賓與300多名教育界工作者一同出席「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優秀教師表彰計劃——2023/24學年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學獎」頒獎典禮

曾鈺成稱讚得獎教師為心靈守護者知識引路人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首先向62位獲頒「優秀班主任」與「優秀教學獎」的老師致以熱烈的祝賀,他衷心感謝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慷慨捐贈,連續兩年支持此項活動。他稱讚優秀班主任是青少年心靈的守護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心理健康到人格塑造,從品德培養到習慣養成,無不傾注心血。優秀教學獎教師是知識的引路人,既傳授知識,更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學獎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們學會了感恩、學會了責任、學會了擔當,成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接班人。」他希望得獎老師繼續發光發熱,引導學生走向成功,走向更美好明天。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致辭。

陳耀輝盼「嘉庚精神」與愛國愛港情懷融入教育

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副主席陳耀輝祝賀獲獎的老師們,表揚他們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德智體群美」全面發展人才的傑出貢獻。陳耀輝表示,陳嘉庚在廈門創辦了集美學校及廈門大學,更在東南亞推動華文教育,一生創辦和資助海內外學校共118所,在1943年更成立集友銀行,開創「以行養校,以行助鄉」的盛舉。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冠名贊助「優秀班主任及優秀教學獎」,旨在透過表彰計劃鼓勵優質教育工作的發展、弘揚尊師重教的傳統,鼓勵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向價值觀,更期望將「忠、公、誠、毅、闖」的「嘉庚精神」和愛國愛港情懷融入到教育當中,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人才,共同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副主席陳耀輝致辭。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右)向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顏為之博士(中)致送感謝狀,香港華夏機構副會長招祥麒(左)一同見證。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左二),香島中學校長、香港華夏教育機構友校校長聯席會議召集人黃頌良(左一),班主任工作研究會主席、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校長許振隆(右一)向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致送感謝狀,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副主席陳耀輝(右二)代表接受。

贈送《南僑回憶錄》和《陳嘉庚與集友銀行》,鼓勵師生認識「嘉庚精神」

今年是愛國僑領陳嘉庚誕辰150周年,為讓本地師生更多認識陳嘉庚的偉大事跡及崇高精神,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董事馮志立、陳思慧在頒獎典禮上向14所中小學校的校長和校方代表贈送《南僑回憶錄》及《陳嘉庚與集友銀行》書籍,這兩本書分别記錄了陳嘉庚組織南洋華僑襄助祖國抗戰所作的貢獻,和他傾資興學、創辦集友銀行開創「以行養校」的盛舉,以及集友銀行櫛風沐雨八十餘載始終不忘回饋教育的初心。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希望本地學界進一步認識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及其光輝事跡,學習以「忠、公、誠、毅、闖」為核心的「嘉庚精神」。

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董事馮志立(左七)及陳思慧(左八)向香港華夏教育機構屬下14所中小學校的校長和校方代表贈送《南僑回憶錄》和《陳嘉庚與集友銀行》。

「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優秀教師表彰計劃——2023/24學年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學獎」共有62位優秀教師獲得表彰,其中32位獲得「優秀班主任」、30位獲「優秀教學獎」,由出席嘉賓共同向獲獎教師頒發獎座及證書。

獲得優秀班主任及優秀教學獎的得獎老師與嘉賓大合照。

【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簡介】

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由集友銀行發起成立,成立宗旨是開展各項慈善公益活動,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集友銀行由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倡辦,1943年在福建永安成立,創行至今逾80年始終不忘回饋教育的初心,自成立以來持續以盈利奉獻助學超過29億元。為延續陳嘉庚先生興資助學的使命,集友銀行於2018年在香港發起成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2020年基金正式取得香港《稅務條例》第88條項下豁免繳稅的地位,成為一家獲認可的註册慈善機構。

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自成立以來廣泛聯結世界各地嘉庚系華僑公益力量,牽頭組織於香港成立陳嘉庚基金聯誼會,並聯動海內外公益力量合力踐行公益精神。在醫療及扶危救困方面,在新冠疫情期間捐贈防疫物資支援香港、內地及東南亞抗擊疫情;關愛殘疾人士向香港紅十字會捐款購置輪椅;連續四年捐款贊助香港公益金支援社會弱勢群體等。在推動教育方面,向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珠海學院、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捐款設立獎學金、教學金;連續四年贊助「國際中學生陳嘉庚常識比賽」,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青年學生進行文化交流;籌辦厦門大學「嘉庚」號海洋科考船訪港活動,免費開放公眾參觀,深化香港與内地海洋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交流。

未來,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將繼續發揚陳嘉庚先生興資助學、愛國奉獻的精神,積極實踐更多有益於香港、國家教育和社會公益的活動,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

來源: 紫荊號

2024-11-12

  圖:頒獎禮昨日在香島中學禮堂舉行。

【大公報訊】「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優秀教師表彰計劃──2023/24學年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學獎頒獎典禮」昨日在香島中學禮堂舉行,嘉許來自華夏教育機構聯校的62位獲獎教師,感謝他們在提升學生教育質量及全面發展方面的辛勤付出。 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致辭,稱讚優秀班主任是青少年心靈的守護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心理健康到人格塑造,從品德培養到習慣養成,無不傾注心血。 弘揚尊師重教傳統 曾鈺成續表示,優秀教學獎教師是知識的引路人,傳授知識,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他希望得獎老師繼續發光發熱,引導學生走向成功,走向更美好明天。 教師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力量,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副主席陳耀輝表示,希望藉「優秀教師表彰計劃」,弘揚尊師重教傳統,鼓勵具備專業素養又關愛學生的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頒獎禮由香港華夏教育機構、班主任工作研究會主辦,香島中學、香港教育科學研究院協辦,獲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贊助,中聯辦教科部三級調研員顏為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副主席陳耀輝、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大紫荊勳賢、副會長招祥麒等主禮。 出席頒獎禮的還有華夏教育機構秘書長詹華軍、漢華中學校長關穎斌、福建中學校長吳宏基、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梁健文、培僑小學校長吳佳筠、秀明小學校長曾嘉文等華夏教育機構十四間聯校代表。

來源:大公報

2024-09-23

2024“粤港澳同一堂课”爱国主义教育交流研讨活动在红岭中学举行

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徐丽

  9月20日,“粤港澳同一堂课·爱国主义教育(初中)”交流研讨活动在红岭中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承办,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基地、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石厦初中部、香港华夏教育机构、澳门中华教育会协办。

  活动以“探根寻源,血脉相连共庆国庆”为主题,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初中学校同台交流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和校本实践,加强大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合作交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据了解,“粤港澳同一堂课”是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非营利性、公益开放的教研平台,旨在为三地中小学教师建立一个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对话交流的教研平台,目的是促进三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24年“粤港澳同一堂课”将举办6场活动。其中,有4场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包括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1场。

來源:读创深圳

2024-09-23

9月20日,“粵港澳同一堂课·爱国主义教育(初中)”交流研讨活动在红岭中学举行。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承办,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基地、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石厦初中部、香港华夏教育机构、澳门中华教育会协办。广东省委教育办、教育研究院、教育局等代表与近200位粤港澳各地初中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余奇主持,以“探根寻源,血脉相连共庆国庆”为主题,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初中学校同台交流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和校本实践,加强大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合作交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表示,自《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聚焦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合作交流,打造“粵港澳中小学校长论坛”“粵港澳同一堂课”等三地校长教师合作交流平台品牌,以高质量教研助力粵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未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将携手港澳教育同行,以教研助力提升大湾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质量和效果。

红岭中学 (红岭教育集团) 党委书记张健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题,回顾了学校从“创业-规范-优质-卓越”的与特区共同成长之路,分享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进阶模型、课程体系以及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小初高一体化、集团化等特点,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实践探索。

香港黄楚标中学校长许振隆分享了学校把爱国主义元素和各个科目“有机结合、自然联系”的实践探索。学校构建“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通过升旗礼、国旗下讲话、节庆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等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中山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王锡文以《讲好主题故事 厚植家国情怀》为题,介绍了学校构建“立志、立诚、立品、正学”的“三立一正”课程体系,通过深入挖掘百年办学历史、充分利用校外红色教育资源、善于发现身边典型人物等,积极探索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山故事、讲好一中故事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在三所学校的经验分享之后,深圳大学李臣教授又以《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及教育路径优化》为题,在大量调查数据分析基础上,于宏观对粤港澳三地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粤港澳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优化路径。

在课例展示及说课交流环节,香港黄楚标中学周凝、红岭中学石厦初中部邹悦瑶、广州市培正中学张朝炜3位老师围绕“探根寻源,血脉相连共庆国庆”主题进行“一课三讲”,后由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基地主任、华南师范大学马早明教授点评。过程中,粤港两地初中生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余奇在活动总结中表示,期待通过“粤港澳同一堂课”活动,在粤港澳三地搭建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交流平台,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滋养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成长成才。

据悉,“粵港澳同一堂课” 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一个非营利性、公益开放的教研平台,旨在为三地中小学教师建立一个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对话交流的教研平台,促进三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文、图|记者 郑明达 实习生 吴美伊

來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