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陳嘉庚: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致敬陳嘉庚: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詹華軍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秘書長 

摘要:陳嘉庚先生生於清末民族危亡之際,親歷「國勢危如累卵」的屈辱,深刻認識到「民智不開,民心不齊」是國家衰弱的根源,由此確立「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的信念。他提出:「國家之富強,全在乎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乎教育」,將教育視為救國的根本途徑,並身體力行踐行這一理念。

香港教育界交流團與陳嘉庚長孫陳立人(中)合影

一座城,一個人。廈門之行,所到之處,都離不開陳嘉庚這個名字。透過參加由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福建省廈門市私立集美學校委員會發起的「嘉庚心 中華情 走進嘉庚故里——香港教育界赴閩交流考察活動,對陳嘉庚故居、陳嘉庚紀念館、華僑博物院、集美學村、集美大學、廈門大學、集友銀行廈門分行等一系列機構的參訪和專題講座的學習,我對陳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蹟和貢獻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陳嘉庚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實業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筆者主要就陳嘉庚先生在教育領域的成就,談談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作者在廈門大學校史館留影

一、教育興國的使命擔當:以實業哺育教育,以教育重塑國魂

陳嘉庚先生生於清末民族危亡之際,親歷「國勢危如累卵」的屈辱,深刻認識到「民智不開,民心不齊」是國家衰弱的根源,由此確立「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的信念。他提出:「國家之富強,全在乎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乎教育」,將教育視為救國的根本途徑,並身體力行實踐這一理念。

1. 毀家興學,傾資報國

作為南洋「橡膠大王」, 陳嘉庚先生將90% 以上個人財富(約1 億美元)投入教育。1929 年世界經濟危機中,企業瀕臨破產,他斷然拒絕外國財團「停辦學校換取資金」的條件,誓言:「企業可以收盤,學校不能不辦」,「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其變賣新加坡三座大廈維持廈大經費的事蹟,成為教育史上「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典範。其傾家辦學的壯舉,被中國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黃炎培稱讚為「發了財而肯全拿出來者,唯有陳先生」。

2. 體系化辦學,奠基現代教育 

陳嘉庚先生自1913年創辦集美小學開始,逐步擴展為涵蓋師範、水產、航海等10餘所專科學校的「集美學村」,開創中國首個綜合性學村模式;1921年獨資創辦廈門大學,設文、理、法、商、教育五院,成為福建省最早的綜合性大學。他獨力支撐廈大16年,直至1937年無償獻給政府,其「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財富觀,重新定義了實業家的社會責任。

陳嘉庚教育體系核心貢獻

二、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以“誠毅”鑄魂,以師範育才

陳嘉庚先生提出「教育不僅讀書識字,而尤以養成德性,裨益社會」,將德育置於首位。

「誠毅」校訓的精神內核

「誠」即誠信做人,「毅」即堅毅做事。他為集美學校親定校訓,強調「道德、毅力為世間第一奇才」,要求學生「志同道合,聲應氣求,上謀國家福利,下造桑梓福祉」。

師資為本,德才並重

他認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校長與教師是辦學核心。為集美師範嚴格選拔貧寒子弟,因「殷實子弟畢業後不肯服務教職」,而貧寒學子更能紮根教育;高薪聘請魯迅、林語堂等名師執教廈大,樹立「經師與人師統一」的標杆

通過考察交流,香港教育界深深感受到「嘉庚心‧中華情」

三、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三育並重,職教興邦

陳嘉庚是中國近代首位系統提出「全面發展」觀的教育家,主張「德智體三育並重」,反對「讀死書」。

破除傳統局限:倡女子教育,創辦女子師範,挑戰「重男輕女」封建觀念。推體育美育,建科學館、體育館、音樂廳,要求學生「知識、思想、能力、園藝、音樂均需注重」。

職業教育與國家需求融合

創辦水產學校配實習船、航海學校設模擬駕駛台;強調農林教育「為將來教導農夫之實益,不可作營業性質」,體現「教育服務社會」的務實精神。

​​

四、追求卓越的教育策略:創新驅動,普惠民生

陳嘉庚的教育實踐始終以「追求卓越」為策略導向,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關懷。

普惠教育,推動公平:

免收師範、農林科學費,資助閩南70餘所中小學。

為貧寒學子定制「十年普及教育計劃」,要求學校「代表閩南大眾貧生出路,締造千萬人幸福」。

創新機制,與時俱進:

僑生教育:向東南亞招生,承諾「無論貧富一律免費」,以「收精神上之效」。

學科建設:1937年提出增設工科,「極力向實業科求特出路」,推動學校從「師範為主」轉向多學科協同。

誠信典範:企業破產後仍堅持償還集美學校債戶,「存戶不拘有無利息,概行清還」,以商德滋養校德。

陳嘉庚先生以「我自來志願與共存亡,不負初衷」的赤忱,將教育昇華為民族復興的信仰。其貢獻遠超辦校數量:

•精神遺產: 「嘉庚精神」(忠公、誠毅、勤儉、創新)被習近平主席譽為「深懷愛國之情,堅守報國之志」的典範。

•當代價值: 他超前百年的「全面發展觀」,「輕負擔重素質」理念,與當下素質教育的政策高度契合;其職教融合模式,為當前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歷史鏡鑒。

陳嘉庚先生以教育為火種,點燃了一個民族的未來,終獲得毛澤東主席推崇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走進嘉庚故里,短短幾天的行程,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陳嘉庚就是近代的「大先生」、大教育家;「嘉庚精神」的核心就是愛國主義和教育家精神,值得香港教育界好好思考,好好推廣,好好傳承。

考察團在集美大學校園合影


logo